各市(含定州、辛集市)科协、科技局、教育局、人社局,雄安新区工信科技数据局、教育局、公共服务局,省内各高校(科协)及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充分的发挥创新方法在促进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运用TRIZ创新方法,切实将创新思维深度融入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实践,全方位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培育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河北省科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决定共同举办第六届河北省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通过开展竞赛活动,充分的发挥创新理论、思维、技法与工具在创新创业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和敢于实践的精神,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进一步夯实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促进培育“双创”型复合人才,以创新方法运用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注入人才动力与创新活力。
学生组:全日制普通高校在读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5年以内(2020年6月以后毕业)的大学毕业生。
教师组:在全日制普通高校讲授创新方法课程(涵盖TRIZ、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各类创新方法)以及应用创新办法来进行科学研究、产品研制、技术推广等相关活动的教师。
学生组:发明制作类、工艺改进类、创新设计类、生活创意类、创业类及高职高专类。
所有参赛团队均需以所在院校为单位集体报名参赛,本赛事不接受个人报名参赛(合乎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可联系原毕业院校报名)。
参赛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校在读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由学校有关负责部门统一组织推荐报名参赛,指定1名教师作为联络员,指导参赛人员填写申报材料,全校汇总后按大赛组委会要求报送。每个参赛团队,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专业指导教师1人,TRIZ指导教师1人。
参赛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校在读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5年以内(2020年6月以后毕业)的大学生创业者。创业类参赛团队需经过20学时以上的TRIZ理论培训。每个参赛团队,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TRIZ指导教师1人。
参赛对象为在全日制普通高校讲授创新方法课程(涵盖TRIZ、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各类创新方法)以及应用创新办法来进行科学研究、产品研制、技术推广等相关活动的教师。由各高校联络员统一组织推荐报名参赛,指导参赛人员填写申报材料,全校汇总后按大赛组委会要求报送。原则上开设创新方法课程的高校可推荐3名教师参赛,已获奖的教师三年内不许重复申报。
每个参赛作品由申报书、展示幻灯片、汇报展示视频三部分构成,要求如下:电子版申报书及证明附件;作品展示幻灯片(PPT设置宽屏16:9);参赛作品10分钟汇报展示视频(MP4格式,分辨率1920×1080),每个视频限定100M以内。
参赛作品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应构思巧妙,具有较强原创性、创新性、新颖性。参赛作品对促进本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有突出的作用和较高的学术价值。参赛作品应具备一定的实用性,能够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赛团队应结合团队自身经营的项目或产品情况,运用TRIZ理论工具进行技术革新或发明创造。参赛作品应具备良好的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应能够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应用,并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赛教师应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进行过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并产生相关教学和科研成果(如论文、论著、专利、教改项目等)、教学PPT、在教学中应用的相关案例、创新方法教学改革项目的参与情况。同时参赛教师需指导过大学生应用创新方法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参赛作品应是参赛团队的原创作品,参赛团队将作品方案(包括:发明创意、原理、原理图、设计创新点等)、自主知识产权证明材料(如专利证书或受理通知等)、查新报告、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销售合同、用户使用报告等材料作为作品申报书附件一同上报。
参赛作品要提交创新方法授课时长证明、授课教案(≥2学时)、教学多媒体课件(≥2学时)以及教学与科研成果证明材料(论文、论著、专利、教改项目、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获奖情况、所产生社会或经济效益情况等)。
本次赛事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组作品与本科研究生作品分开评比,设立高职高专单独赛道,将高职高专院校原发明制作类、工艺改进类、创新设计类、生活创意类和创业类统一更改为高职高专类,具体报名要求、作品要求与别的类别要求一致,需要单独填写作品申报书和汇总表。
各高校开始做参赛准备工作,确定学校1名联络员人选,并将大赛联络员信息表(附件1)盖章后的电子版发送至大赛邮箱hbtriz@邮件题目中须注明学校名称)。
各参赛高校于5月26日18:00前提交参赛作品汇总表(附件2)电子版及参赛作品(含电子版申报书(附件3-6)及证明附件、展示幻灯片、汇报展示视频等资料)发送至大赛指定邮箱。参赛作品统一命名:作品分类+序号+作品名称(例:发明制作类001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
评审专家根据参赛选手提交的汇报视频、作品资料及附件进行网络评审,依据《大赛评审规则及奖项设置说明》(附件7)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大赛组委会确定晋级决赛的作品,发布决赛通知。
计划于6月中旬在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举行决赛现场赛(具体时间依据决赛通知),届时依据《大赛评审规则及奖项设置说明》评选出特等奖作品,赛后公布获奖名单,同时评选出其他奖项和荣誉。决赛期间,将邀请京津及全国TRIZ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开展创新方法交流研讨。
每所高校能自行举办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校赛,各市科协可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属地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市赛,举办地可以冠以反映地方特色的赛事副名称。
参赛作品的专利申请等权利原则上归属设计和制作人员,大赛组委会有选择参赛作品用于保存并展示的权利。对于参赛作品侵犯其他个人或组织知识产权的,一切后果由参赛团队和相关责任人负责。
为增强创新方法影响力,扩大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成效,打造河北省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的品牌形象,大赛组委会将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大赛属于公益事业,欢迎诚实守信、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各界尤其是科学技术创新型企业冠名赞助,大赛组委会将对赞助单位给予重点宣传,以扩大赞助单位的宣传影响力,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
为提升本次大赛作品成果的社会转化成效,大赛组委会将在获得权利人许可的前提下,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推介,同时组织公司进行现场对接及洽谈,对于在对接过程中较好达成技术转让或后期合作意向的成果,组委会将通过多种方式,对相关参赛高校和选手进行重点宣传推广,提升其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本次大赛严肃申报纪律,严格考核作品质量,对所有参赛项目进行查重,如发现申报作品与往届雷同,或明显存在剽窃、抄袭以及造假行为,取消该作品参赛资格和所在单位优秀组织奖评选资格,同时将以上情况通报所在单位、该作品相关的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后续两年内不得参加本赛事。